我们的博客就像是一个笔记本,偶尔想写下点什么,偶尔又想记录点什么,或者...想在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证明我们也曾来过。我们留了千言万语,想对这个世界好好的...说上一说。
或许很多年以后,我们写下的博客就像那只“春秋蝉”,将我们记忆带回以前的那个时候。
记录与生活
“你写博客的意义是什么?”
“你平常旅游会掏出手机来拍照吗?”
“当然会啊”
“所以拍摄的意义是什么?”
没错。是记录。
影视飓风的视频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段文案,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关注过这个UP主。
“你可以不会摄影,但一定要记录生活,你拍的好不好没关系,没有记录下来才是最可惜的,因为很多事情过后,已经不能凭空想象起来,当你按下快门那一刻,时间就停在那里,当你回看的时候,回想当时的情景,才会让这段回忆变的更加具体,也更加鲜活。”
其实博客也一样,不管你文章写的好不好,也不管排版好不好看,这些都没有关系,当你给你的经历、感悟或者是简单几行的随笔写下来的时候,那便有了存在的意义。
不同于60、70年代,那时候很多人都是用笔记本,喜欢写日记,经过青葱岁月的洗礼,泛黄的笔记本就像是遗忘的记忆,显得弥足可贵。
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下,整个地球都显得渺小可观,以前走遍天南海北才能朋友满天下,现在远在天边的陌生人也可寒暄问暖,就这样,我们的笔记本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青墨染翰在纸张上写下今日昨天,也不再是车马慢而书信远,我们有了更便捷的分享方式,更公开的访问途径,更高效的排版功能。
也不必担心纸张被损坏,笔迹被浸染。愿我们都能好好的记录每一个当下,愿我们浩气长存,愿我们春暖花开。
学习与进步
以前做笔记很多人会用便利贴贴在书上,或者写一张便签夹在页中,内容较多的会用笔记本的一页或者多页写下,以便后续翻阅。
而现在更多人选择使用无纸化的学习方式,用电容笔配合平板电脑来高效率记录知识点。又或者使用诸如“Office 365”这样的办公软件来讲解和传递知识。今非昔比,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个人博客网站给我们提供了更自由的定制化空间,更快速的关键词查找,更轻便的查阅方式。
当然,对于更大众的人群来说,他们大部分并不会搭建个人网站,更多可能会选择微博、知乎、小红书这类平台化的图文社区。
希望各位独立站长能一直创作和记录下去,将学习的笔记发表在个人博客上,与大家一同成长,学习更多的知识,分享更优质的内容。
分享与访问
我觉得,浏览器是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最原始的电话线通信再到如今任然被频繁使用的电子邮件(E-MAIL)再到支持渲染各种精美页面和交互功能的网站,我们查阅信息的方式有了质的变化,如果问你一个你不知道的问题,你可能首先会想到打开浏览器进行搜索。当然,现在也有许多人会首先选择通过AI对话大模型或者其他信息平台进行搜索。
虽然现在APP和小程序已经成为大部分人群产生信息交互的方式,但是我们也常常面临着接收各种平台的分享但没有一个统一的访问入口的问题,对于不同的群体,往往有着不一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
比如有部分人喜欢使用微信,也有部分人喜欢使用QQ,但是两个APP之间的信息沟通就成为了无法跨域的鸿沟,所以很多人因此而不得以去下载两个APP。又比如A用户喜欢用淘宝,B用户喜欢用JD,她们都通过我们的国民通信软件“微信”来分享她们各自看中的商品,也要被迫下载对方所使用的APP。
就算是用户量非常庞大的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又或者是抖音、小红书这种新型媒体社交平台,他们的文本分享都任然会携带上对应的网页链接。毕竟,用户可能没有抖音也可能没有小红书,但是应该不可能没有浏览器,而且就算真的没浏览器,那么微信也支持直接打开网址进行浏览。
还有部分平台,一定要登录才可以查看某篇帖子,这样极大的打压了用户的分享欲望和被分享方的查阅欲望。
我们的个人博客没有依赖于平台,没有依赖APP,且基本上没有过多的限制,大部分都是公开可访问的,这样的形势分享也更加便捷,只需要点击链接,就能够查看分享的内容。
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够永远的将自己的博客网站维护下去,等待下一个跨时代的分享方式的到来。
©️ 揪蝉 @2025 | Jan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