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我的手机和相机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照片,久而久之,存储空间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云服务虽然方便,但付费空间不便宜,而且总让我对数据隐私有点不放心。
正因为这样,我起了个念头:不如自己搭一个家庭云,用来备份照片、同步笔记、播放影音、甚至跑点服务。一来能省钱,二来也更灵活自由。
为什么不买成品NAS?
很多人第一时间可能会想到直接买个成品NAS,比如群晖、威联通这些。但我没选,一方面成品NAS普遍价格偏高,另一方面限制太多,硬件升级和自定义配置不太方便。与其受制于封闭系统,不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于是,我踏上了DIY NAS的旅程。
公网访问是关键
但仅有NAS还不够。作为一个家庭云,它必须在外网(公网)可访问,总不能只能在家中使用,那就太鸡肋了。所以我还搭配了一台软路由设备,主要是为了提供IPv6公网访问能力。
虽然不是所有宽带都支持IPv6,但手机流量一般都支持,这样我不管在哪儿,只要使用流量,就能访问家里的网络。
我的设备清单与搭建过程
这一套设备是我慢慢攒齐的,下面列一下清单和大致价格(单位:人民币):
基础工具:
- 六类国标网线15米:19.9
- 网线水晶头若干:8
- 多功能网线钳:60
- SATA数据线若干:20
- U盘(>8GB):已有备用
软路由部分:
- Radxa E20C 铝壳套装(2G内存+16G存储):200
- TF卡 32GB:18
- 20W PD充电头 + 数据线:25
- 中兴巡天路由器:130
家庭云存储部分:
- 西部数据1TB蓝盘 × 4:450
- 3D打印机箱 + 螺丝:110
- 蜗牛星际4盘位背板:60
- 全汉1U 300W模块化电源:80
- 12015规格 1400转风扇:12
- 128GB M.2固态硬盘:70
- 下压式39mm ITX散热器:53
- 英特尔12400T CPU:850
- 铭瑄 DDR4 3200MHz 16G内存:120
- 精粤 B760I GAMING ITX主板:435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12400T的CPU其实远超NAS场景的需求。一般用作NAS的CPU,比如N系列CPU(像N305、N5095)也就10-15W功耗,而12400T会大很多。但我选择它是因为,我不仅把这台机器当作NAS来用,更当作一个家庭服务器,所以性能必须跟得上。
网络架构怎么搭?
我家的宽带是500兆,我的组网结构大致是这样的:
- 光猫桥接 → 软路由E20C的WAN口。
- 在软路由OpenWRT系统中进行拨号(PPPoE)并放通IPv6防火墙。
- 使用DDNS(动态域名解析),这样即使我不在家,也能访问软路由的管理界面。
- NAS装上了飞牛NAS系统,软路由LAN口连到中兴路由器的WAN口,路由器LAN口与NAS的LAN口连接。
- 把中兴路由器改成AP模式并关闭DHCP,整个家庭网络的IPv6就打通了。
这样一来,家里的设备既能访问IPv6网络,也能通过IPv6被远程访问。
网络暴露了,安全吗?
IPv6公网访问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风险。为了安全,我在软路由上关闭了除了8088、4455(自定义服务端口)和几个NAS服务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至于为什么是8088和4455端口,是因为很多运营商会封锁80、443等常用端口,所以我特意用8088和4455替代。
另外,我在NAS中用Docker部署了长亭雷池WAF作为安全网关,所有对外服务都会经过它过滤,基本可以放心。
应对没有IPv6的场景
不是每个地方都有IPv6,尤其是公司或者朋友家这种环境。我使用了“节点小宝”提供的组网服务作为备用方案,这样即使没有公网IP,也能远程访问家里的设备。
实测网速不错
我测试了一下在公共IPv6网络下的速度,下载速度峰值能到10MB/s,上传约8MB/s(注意单位是MB,不是Mbps),看高清电影毫无压力。如果换成千兆宽带,可能表现更好。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的手机流量本身上下行速度不够。
实际使用体验
搭好这一整套系统后,我的日常使用便利性提升了非常多:
- 照片备份更轻松:无论是相机还是手机拍的照片,我可以直接通过流量远程上传到家里,省掉一堆线和中间软件。
- 数据更安全:4块硬盘组成RAID1阵列(两组镜像),即便坏一块也不怕。
- 手机轻了:相机拍一张照片动不动十几二十MB,有了家庭云,手机存储轻松了不少。
- 科学网络连接:软路由自带“科学网络连接”能力,不用再使用软件来搭“梯子”了(挂后台耗电巨大)。
- 更强大的相册软件:无论是飞牛NAS系统自带的相册,还是我自行部署的MT-Photo程序,都提供了AI识别、人脸分析、模糊搜索等高级功能。比如输入“秋天的落叶”就能找到对应场景的照片,非常好用。
- 影音中心也搞定:这套系统可以流畅播放影音,配个电视盒子或者直接远程观看都可以,硬解4K60帧无压力。
笔记同步利器:我把Obsidian的数据库也部署在NAS上,用它同步我的所有笔记。比起收费的同步方案,它免费且插件丰富,甚至还能提取微信读书的笔记和标记,非常适合我这种内容型用户。
总结
总而言之,这一套配置给我带来了不少方便。
E20C作为软路由,温度控制非常好,30度左右,基本上感觉不到发热,当然,如果连接的设备非常多,或者是家庭成员较多的情况下,还是建议使用更高配置的设备来作为软路由比较好,且如果不想频繁断网的话,建议使用旁路模式。
12400T这款CPU我非常满意,他的待机功耗大概在30瓦左右,并不算高,而且处理数据的性能非常不错,核显运行AI相册识别毫无压力。
如果你也有类似需求,比如照片多、影音需求高、或者想要一个更自由的笔记备份方案,不妨试试自己搭建家庭NAS。虽然前期动手比较麻烦,但成品出来的那一刻真的成就感满满。关键是,自由、安全、高速,所有你想要的功能都可以自己掌控。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我的配置和思路,也欢迎交流经验。玩的是存储,过的是生活。
我的家庭云状态监控: